溫病衛氣營血辨病,是清代葉天士在其所著的《溫熱論》一書中以探討多種溫病的由來,以衛氣營血分析溫病的發病原因、病理變化、證候分類,達到以辨病明因為主,結合辨證明理為輔。初觀衛氣營血為溫病辨證方法,但仔細研究是借以舉證探因,所以衛氣營血不是單純的辨證,而是具有豐富內涵的辨病。
一、溫熱衛分病辨
溫病衛分病,是指溫熱之邪侵犯肌表,衛分失常,肺失宣通的證候。臨床可見發熱,微惡風寒,頭疼咳嗽,口渴,咽痛,舌尖邊紅,脈象浮數。其中以發熱、微惡風寒、咽痛、舌尖邊紅、脈浮數為辨證要點。
二、溫病氣分病辨
溫病氣分病,是指溫熱之邪內傳入里,正足邪實,陽熱亢盛的證候。臨床表現廣泛,可見發熱,不惡寒,反惡熱,口渴,汗出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或兼咳嗽,胸痛,痰稠色黃;或兼躁煩不安,心神不寧;或兼潮紅,腹脹疼痛,拒按,大便秘結或利下稀水;或兼譫語,狂亂;或兼口苦脅痛,干嘔等。其中氣分病以但發熱、不惡寒、反惡熱、舌紅苔黃、脈數有力為辨證要點,再根據兼證可進而判斷何臟何腑為病。
三、溫病營分病辨
溫病營分病,是指溫熱病邪內陷,營陰被灼,心神被擾的證候。臨床可見身熱夜甚,口不甚渴,心煩不寐,甚或神昏譫語,斑疹隱隱,舌質紅絳無苔,脈象細數。其中以身熱夜甚、心煩神昏、斑疹隱隱、舌絳紅、脈細數為辨證要點。
四、溫病血分病辨
溫病血分病,是指病邪深入陰血,導致動血、耗血、動風的證候。血分病是溫熱病發展過程中最為深重的階段。其病變罹及心、肝、腎三臟。臨床可見身熱夜甚,躁擾不寧,或昏狂譫語,斑疹紫黯,吐血,衄血,便血,尿血,舌質深絳,脈象細數;或見抽搐,頸項強直,角弓反張,牙關緊閉,四肢厥冷;或見低熱,朝涼暮熱,五心煩熱,神疲欲寐,形瘦耳聾,或見手足蠕動、瘛疭等。
血分病臨床見癥雖多,但不外熱盛動血、熱盛動風、熱傷陰血等數類見癥。其中以身熱夜甚、昏狂譫語、斑疹紫、出血動風、舌質深絳、脈象細數為血分病辨證要點。
總結:
一、溫熱衛分病治療對于溫熱衛分病,治療應以宣肺解表,清熱疏風為原則。可選用銀翹解毒丸、蓮花清瘟膠囊等藥物治療。此外,也可以用桑菊飲、感冒清熱顆粒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
二、溫病氣分病治療對于溫病氣分病的治療,可選用銀翹解毒丸、蓮花清瘟膠囊等藥物治療。另外,也可以用麻杏石甘湯、桑菊飲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同時,患者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多飲水,多吃蔬菜水果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。
三、溫病營分病治療溫病營分病的治療,應以清營涼血,解毒養心為原則。可選用清熱解毒口服液、六神丸等藥物治療。另外,也可以用清開靈口服液、雙黃連粉針劑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同時,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波動。
四、溫病血分病治療溫病血分病的治療,應以養血和營,清熱涼血為原則。可選用大黃蟅蟲丸、柏子養心丸等藥物治療。同時,也可以用安宮牛黃丸、紫雪丹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此外,還可以采用放血療法、針灸療法等中醫外治法來緩解癥狀。需要注意的是,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,避免出現不良反應。
綜上所述,對于溫病的辨治,應遵循衛氣營血理論進行辨證施治同。時,患者應加強預防和調護,注意個人衛生,增強免疫力。醫生在治療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、體質等因素,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。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