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郁體質(zhì)者用藥以疏肝、理氣、解郁為原則,常用木香、香附、白豆蔻、草豆蔻、砂仁、烏藥、川棟子、小茴香、青皮、柴胡、郁金、川芎、陳皮等藥為主組成的方劑。若氣郁引起血瘀,應配以活血化瘀藥。以下是按不同的癥狀分型作簡單的藥物分析:
1.肝氣郁結(jié),應疏肝、理氣、解郁,宜用柴胡疏肝飲
柴胡疏肝飲
【來源】《景岳全書》。
【組成】柴胡、積殼、赤芍各15克,甘草5克,香附25克,川芎7.5克,砂仁5克,干曬參15克,白術(shù)10克,茯苓、陳皮各25克,半夏7.5克,知母10克,豬苓、澤瀉、厚樸、黃芩、黃連各15克,干姜5克,姜黃7.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,每日一劑。早晚食后服。
【功效】疏肝、行氣、利水。適用于肝郁氣滯,失其疏利三焦之職,發(fā)為腹腔積液。
2.氣滯痰郁,應化痰、理氣、解郁,宜用半夏厚樸湯
半夏厚樸湯
【來源】《金匿要略》。
【組成】半夏12克,厚樸9克,茯苓12克,生姜15克,蘇葉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厚樸和蘇葉煎煮時,先以清水浸泡半小時,而后煎15分鐘即可,不宜過長。
【功效】 行氣散結(jié),降逆化痰。適用于婦人咽中如有炙臠;喜、怒、悲、思、憂、恐、驚之氣結(jié)成痰
涎,狀如破絮,或如梅核,在咽喉之間,咯不出,咽不下,此七氣所為也;或中脘痞滿,氣不舒快,或痰涎壅盛,上氣喘急,或因痰飲中結(jié),嘔逆惡心,舌苔白潤或白膩,脈弦緩或弦滑。
3.心神失養(yǎng),應養(yǎng)心安神,宜用甘麥大棗湯。
甘麥大棗湯
【來源】《金匱要略》。
【組成】炙甘草10克,小麥 30克,大棗5枚。
【用法】上3味加水適量, 小火煎煮,取煎液2次,混勻。
【功效】
養(yǎng)心安神,補脾和臟 燥,多見于更年期綜合征。其他 精神失常類疾病凡屬臟陰不足、虛熱燥擾者均可參考使用。
上篇:
下篇: